交通肇事逃逸要判幾年
【交通肇事逃逸的五個關鍵知識點】
一、怎樣算交通肇事逃逸
發生交通事故后,司機為躲避責任逃跑的行為都算逃逸。這種情況不只看有沒有離開事故現場。有人可能沒離開現場,但送傷者去醫院后逃跑,或者在交警來處理時逃走,這些行為同樣屬于逃逸。
法律規定,只要司機是為逃避責任而逃跑,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逃走,都構成逃逸行為。比如有人撞車后先救人,但之后偷偷溜走躲避處罰,這種情況也算逃逸。
二、逃逸要判多少年
普通交通事故致人傷亡的,司機要坐牢三年以下。如果司機逃逸,刑期會升到三到七年。要是因為逃逸導致傷者得不到救助死亡,刑期可能超過七年。
具體處罰標準分三種情況:一般事故判三年以下,逃逸或情節惡劣判三到七年,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這個規定在刑法第133條寫得清清楚楚。
三、哪些情況算特別嚴重
當事故造成兩人死亡或五人重傷,且司機負主要責任時,屬于特別嚴重情節。如果事故導致六人死亡且責任對等,或者造成60萬元以上損失且無力賠償,同樣屬于嚴重情況。
這些情況出現時,司機就算沒有逃逸,也要面臨三到七年刑期。比如撞死兩人還全責,或者撞壞別人價值百萬的財產但賠不起,都可能按最高標準判刑。
四、不同事故的定罪標準
撞死一人或撞傷三人以上,司機負主要責任就要判刑。如果撞死三人且責任相同,不管司機有沒有逃逸都要坐牢。造成30萬元以上損失且賠不起的,也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這里有個重要細節:撞成重傷只要逃逸就構成犯罪。比如司機撞傷一人,本不構成犯罪,但要是逃離現場就要按交通肇事罪處理。
五、重傷逃逸的特殊規定
撞人致重傷后,司機如果負全責或主責,并逃離現場的,直接按交通肇事罪定罪。這條規定主要針對未達犯罪標準但存在逃逸行為的情況。
比如新手司機操作失誤撞傷路人,本來只需民事賠償,但若因害怕處罰逃跑,就要承擔刑事責任。這個規定堵住了"小事故逃逸不犯罪"的法律漏洞。
法律規定交通事故處理要堅持"救助優先"原則。司機在事故發生后,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搶救傷員。任何逃避責任的行為都會加重處罰。
需要特別注意,就算司機事后補交醫療費,也不能抵消逃逸的罪責。法律鼓勵積極救助,懲罰逃避行為。司機在事故后最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報警,配合調查。
賠償能力影響量刑的情況只針對財產損失。對于人身傷害案件,就算司機賠錢,還是要追究刑事責任。但積極賠償可能獲得從輕處罰的機會。
司機要注意,交通事故處理有嚴格程序。私自離開現場可能被認定為逃逸,即便原本不用坐牢。遇到事故時要保持冷靜,按照法律流程處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護自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