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違章建筑是指未經規劃土地主管部門批準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未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違章建筑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準,并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筑物;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筑物;
3、擅自改變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筑物;
4、臨時建筑建設后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筑的建筑物;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筑物。
城市違章建筑的處理:
第一步,立案
立案是執法部門對于發現或接到投訴、舉報等事實或者材料后,認為有違法事實發生或存在并需要追究法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行政案件進行查處的行為活動。圣運律師提醒注意,在這一程序中,只有如下行政機關尤權對違章建筑進行立案查處:
1.規劃局或者規劃委員會。這是法定部門,城市里的違章建筑由它來管。
2.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就是我們所熟知城管,城管有沒有權利來管違章建筑,主要看它是否得到省級政府的授權,
3.鄉、鎮人民政府。其執法范圍是鄉、村莊規劃區范圍內,簡單理解就是農村的違章建筑均有其處理。
第二步,調查程序
在調查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調查人員不得少于2個人。
第二、調查人員要主動出示執法證件。一方面是為了證明調查人員的執法資格;二是防止沒有執法資格的人冒充執法人員進行執法活動。實踐中,一些地方執法人員在調查時不出示執法證件。面對這種情形,被處罰的人可以主動要求他們出示證件,并記錄下他們證件上的相關信息(比較重要的信息有姓名、編號等),這樣方便日后維權。
第三,在被詢問以及在簽署筆錄時要謹慎。行政執法常見的筆錄有《現場檢查筆錄》、《現場勘驗筆錄》、《調查筆錄》。執法人員要求簽字時,一定要仔細檢查筆錄內容,如發現內容與被處罰人陳述或與事實不符時,需要求執法人員修改。執法人員不愿修改,則不要簽字。
確認筆錄無異議要簽字時,同時需要注意:筆錄的每一頁都需要簽字,簽字時要緊貼筆錄內容,不要與內容距離太遠。 這可有效防止被處罰人簽字后,執法人員追加筆錄內容。簽字后要寫上簽字日期。
第三步,決定程序
第一、告知,聽取陳述、申辯
這是為了保證被處罰人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執法人員在作出處罰決定前,一般會書面告知被處罰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被處罰人有權陳述、申辯,如果執法人員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第二,聽證
聽證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在作出決定前,由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聽取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與法律依據,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和申辯及意見的程序活動。《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第三步,處罰決定書的送達和執行
執法機關如果決定要進行處罰,會作出并向被處罰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六十四條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對違章建筑的界定以及處理方法分析違章建筑是指未取得擬建工程規劃許可證(原址、選址建房意見書)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在規劃區以外建設的,或是違反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又或是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而占地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違章建筑主要包括:(一)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準,并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筑物;(二)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筑物;(三)擅自改變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筑物;(四)臨時建筑建設后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筑的建筑物;(五)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筑物。同時,違章建筑依其“違章”的程度不同,大體上又可以分為兩種:建筑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筑許可證;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筑物,即雖有利用該建筑物占有范圍內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筑物的權利,但未經取得建筑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筑。《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由此可見,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自己用于居住或者經營的建筑物被有關部門認定為違章建筑時,一定要請求有關部門進行相應的評估,看是否屬于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產生的實質影響的必須拆除的違章建筑。若屬于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產生的影響的,該違章建筑就不應當被拆除,這時相對人應當按照行政機關的要求,繳納罰款,補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使自己的建筑物合法化;如果是正在建設的建筑被認定為違章建筑,則應當按照行政機關的要求,及時停止建設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如果自己的不是必須拆除的違章建筑已經被強制拆除的,在繳納罰款和補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后,有關行政機關應當按照合法建筑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并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違章建筑的認定和拆除程序【法律分析】
認定:違章建筑分為兩種:一種是集體土地上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的違章建筑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主要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規定未取得建筑用地使用權而建造的建筑物;一種是國有土地上的違章建筑違章建筑的認定和處理 ,主要指違反《城鄉規劃法》等未獲得規劃許可或者違反違規許可,擅自在自己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如果是國有土地上的違法建筑是有城鎮規劃區的縣(區)規劃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如果是集體土地上的違法建筑則由鄉鎮政府進行調查取證。調查取證的過程包括調查違建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狀況、職業、年齡等;現場勘查記錄違建房屋的現狀,包括區位、房屋面積,結構以及修建時間等;調取城市、鎮建設總體規劃確定規劃區,并到房管部門查詢該房屋的登記材料。這個過程中,房屋的所有人是需要參與其中的,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也是不合法的。
拆除程序:
限期拆除決定:限期拆除決定的作出是對房屋為違建的認定,并且要求當事人,應當在法律規定期限內履行決定書中的義務。
催告當事人:即再一次督促、告知當事人履行義務,當事人如果在規定時間不履行義務的,又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救濟途徑,就會收到行政部門的催告通知書,催告書主要告知當事人履行義務的方式、期限、擁有陳述申辯權和不履行義務導致的后果。
公告:當催告書送達后,在規定期限內當事人仍然沒有履行義務的,將由具有強制執行權的政府、受政府責令實施強制拆違的部門發布公告。
強制執行決定:根據法律規定的要求,對當事人已經按照法律規定進行了認定下發決定書、催告、公告等程序后,當事人仍然不履行限期拆除決定書義務的,將由政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書,決定書中應該注明強制執行的理由、依據,強制執行的處理方式和時間,當事人救濟途徑的方式和期限等。
強制實施:當所有程序已經走完,當事人將面臨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四十四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即,在行政復議和訴訟期間,政府無權強拆的,否則屬于違法。被征收人可以在接到限拆決定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也可在六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