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怎么樣才構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怎樣算犯罪?這五個重點必須知道
一、法律對逃逸行為的明確定義
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司機造成事故后逃跑。這種行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事故本身達到法律規定的嚴重程度;第二,司機逃跑是為了躲避責任追究。舉個例子,如果司機撞傷人后馬上逃離現場,就可能構成逃逸。
二、判定犯罪的關鍵條件
要認定逃逸構成犯罪,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事故本身足夠嚴重。比如造成人員死亡或多人重傷,或者導致重大財產損失。其次是司機存在逃避責任的行為。這種逃避行為包括離開現場、故意躲避調查等。
具體來說,事故需要達到以下標準之一:
- 造成1人死亡
- 導致3人以上重傷
- 財產損失超過30萬且賠不起
- 存在酒駕、毒駕等危險駕駛行為
三、必須擔責的八種情況
法律明確規定了八種必須追責的情形:
1. 致1人死亡或3人重傷,負主要責任
2. 導致3人以上死亡,負同等責任
3. 造成30萬以上損失且無力賠償
4. 酒駕或毒駕致人重傷
5. 無證駕駛致人重傷
6. 開有故障的車致人重傷
7. 駕駛無牌或報廢車輛致人重傷
8. 超載運輸致人重傷
這些情形都有一個共同點:司機存在明顯過錯,且造成了嚴重后果。比如第4條的酒駕行為,直接說明司機存在主觀過失。
四、逃逸帶來的嚴重后果
選擇逃逸會加重處罰。根據法律規定,逃逸者將面臨三方面后果:
1. 刑事責任加重,可能被判3-7年有期徒刑
2. 駕照被永久吊銷,終身不能開車
3. 失去減刑機會,必須服滿刑期
去年就有典型案例:某司機撞傷人后逃逸,原本只需承擔民事賠償,因逃逸行為被改判5年徒刑。這個案例提醒我們,事故后留在現場才是正確選擇。
五、遇到事故應該怎么做
發生交通事故時,請牢記三個步驟:
1. 立即停車保護現場
2. 撥打120急救和122報警
3. 配合警方調查取證
如果對責任認定有疑問,可以聯系專業律師。律師能幫助查看監控錄像、鑒定報告等重要證據。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司機認為自己無責,擅自離開也可能被認定為逃逸。
特別提醒:很多司機誤以為小事故離開沒關系。但根據新規,只要造成人員受傷,離開現場就可能構成逃逸。哪怕只是輕微剮蹭,也要先報警備案。
總結來說,是否構成犯罪主要看兩點: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司機的后續行為。留在現場配合處理,可能只需承擔民事賠償。選擇逃逸的話,民事賠償不會減少,還要面臨刑事處罰。正確處理交通事故,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