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一)全部賠償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是指 交通事故 當事人,應當按照 交通事故責任 造成的實際財產損失全部予以賠償,也就是賠償實際造成的損失。 1、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的大小,全部按責任比例確定的數額賠償。 2、全部賠償包括賠償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交通事故造成的財產直接損失是現有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失是指因為交通事故而失去的可得利益,如因為交通事故使營運車輛造成停運的,應該賠償其停運損失。全部賠償原則要求不僅賠償直接損失,對造成的間接損失也要賠償。 3、全部賠償原則不僅要對直接受害人全部賠償,對間接受害人也要全部賠償。間接受害人指交通事故致人傷亡依靠受害人 撫養 的近親屬,其生活來源喪失的,要依法對被撫養人承擔全部賠償。 4、全部賠償應當包括對受害當事人為恢復權利,減少損失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承擔.如對 訴訟費用 律師 費用的承擔。 5、全部賠償原則不僅包括賠償財產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還有 精神損害賠償 。 6、全部賠償原則賠償的是合理的損失,不合理的損失,借故增加的開支,不予賠償。 (二)、財產賠償的原則。因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人身傷害還是 精神損害 均以財產賠償作為基本方法。 1、對于財產的損失,只能用財產的方式進行賠償。 2、對于人身傷害也以財產的方式予以賠償。對于人身傷害造成的死亡、致傷、致殘,應以財產的方式補償因醫治傷害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損失多少財產就補償多少。人身傷害引起的痛苦,應該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的方法,以財產予以賠償。 3、對于精神損害的賠償,也以財產的方式予以賠償。 確認財產賠償原則,就是明確交通事故造成的一切損失,都以財產方式予以賠償,以補償受害人的實際損失。 (三)、機動車方負無過錯賠償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 民事責任 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我國民事立法對無 過錯責任原則 的法律條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 證據 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規 ,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上述規定就是交通事故無 過錯責任 賠償原則。其根本目的,在于切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做為高速運輸工具的機動車,在運行中造成非機動車或者行人損害的.根據我國民法規定,即使機動車方無過錯,在交通事故中體現為機動車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也要負損害賠償責任。我國民法對機動車無過錯賠償額未作具體規定,根據交通法的規定,機動車一方造成非機動車,行人方人員死亡或者重傷無過錯的,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肇事車輛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肇事車輛按照相當于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先行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在駕駛中履行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了交通安全注意義務并已經采取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了適當的避免交通事故的處置措施,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按照國家規定的最低比例、額度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承擔賠償責任。 上海 市針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交通事故的不同情形,相應規定了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四)公平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又叫衡平原則,是指當事雙方在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他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因此,公平責任原則主要適用于侵犯財產權的領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發生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經公安機關調查不能確定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造成時,公安機關即無法確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從而無法確認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及如何承擔損害賠償。此時根據民法的有關規定,應當很據具體情況.由當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擔損害賠償。 在確定賠償范圍時,必須考慮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等因素,要實事求是的確定賠償數額,使賠償責任的確定更公平。 侵權責任 具有法律強制力,但當事人經濟狀況很差沒有賠償能力時,法院判決 強制執行 也無濟于事,同時還要考慮當事人的生存條件。在適用衡平原則時要對當事人各方面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防止有的人鉆空子,逃避賠償,使受害人經濟上受到不應有的損失。 (五)等價賠償的原則。《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恢復原狀或折價賠償。 1恢復原狀。對財物損壞程度較輕,原物的主要部分沒有損失,基本功能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經過維修或者配換零件修復后,在使用功能上,形態上和價值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和出入。 2折價賠償。交通事故中損壞的車輛、物品、設施等,不能通過修復而恢復遠原狀的,或者雖然可以修復,但修復費用高于或者接近原物的實用價值,雙方當事人同意不修復的,應當折成一定數額的人民幣進行賠償。 3實物賠償。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用種類、質量相同或相近的實物進行賠償。 綜合上面所說的,發生交能事故之后,那么就會面臨著很多的賠償,但對于這些賠償雙方也一定要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不能有任何欺詐的行為,只有公平協商,才能和平的解決任事情,所以,堅持法律規定的原則來做事,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按價賠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意思是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按照原來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的價格進行賠償。
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包括幾種一、 房屋拆遷補償 的方式包括幾種 拆遷補償 的方式有兩種,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貨幣補償作為主要方式。 1、貨幣補償 拆遷 貨幣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等價有償,采取的辦法是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的辦法確定。將補償安置與戶口分離,淡化人口因素,以房屋價值作為補償安置的標準,既符合法理要求,也便于操作。 2、產權調換 “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產權房屋與被拆遷房屋進行調換產權,并按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結算調換差價的行為。也就是說以易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進行產權交換,被拆遷人失去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調換之后擁有調換房屋的產權。產權調換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無論是居住房屋還是非居住房屋均可采用產權調換的方法,但排除了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 按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結算,實質上是結算被拆除房屋的市場評估價與調換房屋市場價的差價,多退少補。相當于先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按其房屋的評估價進行補償,再由被拆遷人按市場價購買拆遷人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 二、房屋拆遷補償費有多少 1、被拆除房屋為未出租和按市場方式出租的私有住房的,所有人補償款的計算公式為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貨幣補償金額=(市場單價+價格補貼) × 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2、被拆除房屋為老出租私房(包括落政代為經租房屋)的,給所有人補償款不設最低補償單價標準,也無價格補貼。計算公式為:貨幣補償金額=評估單價×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由于房產拆遷涉及到的社會關系比較復雜,直接關系到了人民的經濟權利,所以很容易引發房屋 拆遷糾紛 ,那為了防止這種糾紛最好每個被拆遷戶先了解下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有哪些以及房屋拆遷補償費有多少,這樣才好判斷自己得到的拆遷補償款是否合理。
對價有償和等價有償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保險合同是對價有償所謂對價有償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指的是為了換取對方做某事的承諾而支付金錢。它強調承諾,對方付出的可能比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你支付的金錢高,也可能低。
所謂等價有償,指的是為了換取對方的物品或勞動而支付金錢。它強調對等,對方付出的和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你支付的金錢相比是等價關系,不會過高或過低。
就保險合同而言,顯然是對價有償,因為客戶可能只交了1萬的保費,但得到了100萬的賠償。
什么合同是等價合同呢?比如你去美容院簽個協議,你要做多少個美容項目就得掏相應的錢。
什么是照價賠償?應該按照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損壞時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同類商品的市場價格,來認定。
本例中,涉及到2個法律問題,即“所有權的合法取得”與“所有權的保護”。
所有權的合法取得,包括無償取得(比如贈與、遺贈、拾得遺棄物等),和有償取得(比如購買)。其中有償取得,又包括等價、溢價、低價。
所有權的保護,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民事賠償。而民事賠償的原則之一就是,用賠償的手段,使受損恢復到未發生損壞時的狀態。其次是以責任大小認定賠償數額。
如果受損商品可以修復的,即賠償修理費。
如果不能修復,按損壞時同類商品的市場價格,來認定賠償數額。
另外,如果雙方都有責任,按責任大小分擔損失。
應當明確的是,無論以何種合法方式取得所有權(有償取得,或無償取得),都不影響對所有權的保護。因此,本例中以優惠的折扣價(低價)購買到商品,即對該商品具有了合法的所有權。在商品受損時,享有要求對方賠償的權利。這就是說,一分錢沒花而得到贈與物,受損時,得到的賠償不會少。高價購買商品,受損時,得到的賠償不會更多。
附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
第134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交通事故索賠技巧和賠償計算標準是怎樣規定的交通事故 賠償原則:對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規定了 嚴格責任原則 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以體現對交通弱勢群體的保護。與過去無過錯原則(賠償10%)有很大區別。一般情況則都要由機動車一方承擔 民事責任 。除非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等價賠償和按價賠償 ,不承擔民事責任;有 證據 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可以減輕責任。減輕責任部分為10%至50%之間,法和條例均未規定,高法正在在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有關司法解釋中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屬于民事侵權損害賠償。一般堅持全部賠償原則、財產賠償原則、無 過錯責任 賠償原則、過失相抵賠償原則、公平原則、等價賠償的原則和衡平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人身損害賠償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 人身損害 ,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 醫療費 、誤工費、 護理費 、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 喪失勞動能力 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 殘疾賠償金 、殘疾輔助器具費、被 扶養 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 喪葬費 、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